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姜尚故里考

姜尚故里考

关键词:姜尚故里考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临泉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linquanto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3740

    已有12网友参与纠错

史籍记载,姜子牙是古吕国人,而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两个古吕国.本文论 

:1.姜子牙是上古吕国人;2.上古吕国在新蔡县境;3.新蔡县境内的姜寨(今属临泉县)是姜子牙的故里. 

中国上古史上著名的政治家,军事家姜子牙,姓姜,名尚,字子牙,又称吕尚,太公望,其功业彪炳史册.那么,他的故里在哪里呢 本人及新蔡县历史学者魏茂春,张绍颜先生,多年来稽史辑轶,钩沉猎籍,确认姜尚为上古吕国人,而上古吕国就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境,姜子牙的故里就在今安徽省临泉县西部紧靠新蔡的姜寨镇.本文就其故里籍贯作一考述. 

司马迁著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记载:"太公望者,东海上人.其先祖尝为四岳,佐禹平水土甚有功.虞夏之际封于吕,或封于申,姓姜氏.,商之时,,吕或封枝庶子孙,或为庶人,尚其后裔也.本姓姜氏,从其封姓,故名吕尚."那么,"东海上"在什么地方呢 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的集解引《吕氏春秋》讲:东海上,"东夷之土".东夷指当时东方各少数民族,东夷之土, 

即泛指淮河中下游这些少数民族居住之地.而安徽的临泉县正处在"东夷之土","东海上"之地.当然,"东海上"仅为吕尚出生地的一个大的区域,单凭这一点不能确定他就是临泉人,但引文中讲他是吕国人,其先祖伯夷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劳,受封在吕国.那么,吕国又在什么地方呢  

,南阳吕国不是伯夷的封国 

《史记》只讲伯夷封于吕,而未讲吕国在何处,这给后人留下了一大疑案,所以历史学界人士有的说吕在新蔡,有的讲吕在南阳.同时,还应指出,西周之前,曾先后有两个吕国,一个是大禹时封的吕国,即吕尚先人的吕国;另一个是周穆王(公元前976年一公元前922)时封的吕国,两者始封的时间相距千年.由于历史久远,后来的史学家被弄糊涂了,往往张冠李戴.笔者认为,新蔡的古吕国为伯夷的封国,即姜子牙的出生国.南阳的吕国为周穆王时的封国. 

说南阳为伯夷的封国者,确有一些文献记载,如《史记 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讲"故吕城,在邓州南阳县西三十里,吕尚先祖封."北魏《水经注》记载:"梅溪又经宛西吕城东.史记曰:吕尚,先祖为四岳,佐禹治水有功,虞夏之际,受封于故吕,故因氏为吕尚也.徐广《史记音义》曰:吕在宛西(即南阳)."类似的记载还有元代李兰肚的《元一统志》,清代顾祖禹的《读史方舆纪要》,《大清一统志》,沈钦韩的《春秋左氏传地名补注》和潘守廉的《新修南阳县志》等.但是对以上这些史籍的载文仔细查考后,就不难看出,各书对伯夷封国一事,无一载人正文者,都是徒论转注.尽管一书转引多家之言,但追根索源,无不来自徐广,杜预之说,谓伯夷封于吕即"南阳宛县之吕城(董吕村)".然而,南阳宛县之吕城是否为伯夷的封国 《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》载",周国名.姜姓,周穆王时封.……后为楚灭,在今河南南阳县西三十里董吕村."《大清一统志》于正文中记载:"吕城,在南阳县西南三十里,周穆王时封吕侯于此."此外,《汉语大词典》,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》载文与上略同.这说明南阳西之吕城(董吕村),乃是西周初年封吕氏诸侯的故城,并非是夏禹时代伯夷的封国.晋代太康二年(281)汲人不准(""字是姓,"")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(也说魏厘王)之墓,从墓中挖出来的竹片竟装了数十车,竹片是战国时代书写著作和文腆的"竹简".它是用蛾鲜篆体写成的一部中国古代编年史书,后人称为《竹书纪年》.它包括十三篇,记载了自夏朝至魏襄王二十年(公元前299)我国近1800年的历史.是一部早于《史记》,很有权威的史书.此《竹书纪年 西周地形都邑图》载:"吕在新蔡北."同书《周平王后地形都邑图》载:"吕在南阳西."这就表明,西周初的吕国在新蔡,周平王时(公元前770,一般从本年开始划为春秋时期),也就是周穆王封的吕国在南阳.又据1955年版《中国古代史地图》载文: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,在河南西部有申,吕国,以前及以后皆无.这进一步说明,南阳的吕国,始于西周,终于春秋.唐虞夏商时代,南阳没有吕国. 

对南阳吕国的来源,据当代上古史学家何光岳在《炎黄源流史》,《楚灭国考》称:南阳吕国本姓姜,原聚居于甘肃的东部,后与申部族一起,迁至山西的汾水中游.当姜姓诸侯佐周灭商后,又由汾水流域迁至河南南阳一带,为周朝镇守南方,防止南蛮骚扰.至春秋初期,楚国强盛,向北吞并汉水诸国,于公元前688,吕与申,增等国便被楚文王所灭.这不仅说明了南阳吕国的来源,而且也说明了南阳吕国决不是禹时伯夷的封国. 

据此判断,古吕侯国的疆域大致应是:南至息县的北部;北与项城县接壤,而姜寨,酮城皆属其地;东至临泉县的南部,而吕寨,土破,艾亭皆属其地;西与平舆县交界.南北约百里,东西约一百二十里.这与古代诸侯五爵三品分封制"公侯方百里,伯七十里,子男五十里"是基本相符的. 

 

,姜寨是姜尚故里,临泉县的姜寨镇既然是古吕侯国的属地,那么姜寨是否为姜尚之故里呢 回答是肯定的.是因为:(1)姜寨当地人历代相传,言姜尚是姜寨集人,这是口碑.而在姜尚所在的古吕国范围内,无一处有此口碑者.(2)当地史志<汝宁府志》也有记载:"姜寨在新蔡县北四十里,姜子牙为吕侯后故有姜寨,今属颖州,半属新蔡."(3)姜寨集北二里处,有一古家,曾挖掘古铜镜,古剑各一件,见风即碎.当地人沿传此家是姜子牙先人之墓.当然,这还不足以证明姜子牙是姜寨人.(4)1958年整挖涎河时,在姜寨集东首二里处的涎河边,挖一巨型石碑,上刻"姜尚故里"四个大字.此碑当时运至县政府保存,现在许多健在人都见过此碑,后来经过"文革"等运动,此碑不知去向.据专家分析鉴定,"姜尚故里"四字的形体结构看,大致可确定是汉代碑刻.这就有力地证明,远在汉朝时,姜寨就已被确定是姜子牙的故里.姜子牙的故里在姜寨,也得到一些大型工具书的认证.《中国县市概况》"临泉"条有:"姜尚,临泉县人."《安徽人物大辞典》"临泉"条有:"姜尚,临泉县姜寨人."由此可见,姜寨为姜尚故里,当可确定.这既符合《史记》中记载他是"东海上人"之说,又印证他是伯夷后裔,是古吕国人的记载,以严谨著称的历史巨著《史记》,其记述千真万确,无可争辩. 

姜尚既然是姜寨人,史籍为何记载他曾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渭水河的播溪钓鱼呢 《古今姓氏书辩证》卷二十三吕,也讲姜尚"盖吕侯枝孙,起渔钓,佐周文王,为武王太师,定天下有功,封为齐侯."他曾在商都朝歌里当过官,因不满封王的残暴无道,愤然离开朝歌,到诸侯各国游说,但总不得志.后听说西伯文王贤能,于是就远去岐山,投奔文王.但那时要见到西岐诸侯国的文王,也不是十分容易的事.他了解到文王经常出猎播溪一带,于是就在播溪附近钓鱼等候.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))i己载:"吕尚年老矣.以渔钓奸("")周西伯.西伯将出猎,果遇太公于渭之阳,与语大说()".《吕氏春秋》也讲"太公钓于兹泉,遇文王."姜尚垂钓遇文王一事,还有周原甲骨文"渭钓"可以印证,王于信在《西周甲骨文探论》一文中认为"文王将渭钓遇姜尚做为大事,记载在甲骨文上,也充分证明这一点."因此可以说,姜尚的渭钓,决不是一般的垂钓,而是在他游说天下诸侯,掌握很多天下大事及商朝的内部情报后,才远走西岐,专程见文王,以助周灭商,他是有其强烈的政治目的的.《史记 齐太公世家》更直接讲: 

"周西伯昌之脱美里归,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."周文王姬昌被封王拘禁在美里,他的臣子散宜生,阂夭便去招姜尚,姜尚收集了美女奇物献给封王,赎回了姬昌.从此,周文王,周武王父子便拜姜尚为师,向他学习.姜尚又来往于商封王都城朝歌及其邻近的汲地,棘津之间,以屠牛,卖饮为名,侦探商朝的内部情报,达到倒商扶周的政治愿望.《离骚》曰:"吕望之鼓刀兮,遭周文而得举."周拱辰《离骚草木史》也说散宜生,南宫适,阂夭学于太公.太公奇三子之为人,遂酌酒切脯结契焉.其后屠牛朝歌,卖浆棘地……鼓刀一语,开周家八百年灵运.《天问》也曰:"师望在肆,昌何识 鼓刀扬声,后何喜 "王逸注:"言吕望鼓刀在肆,文王亲往问之,吕望对曰:下屠屠牛,上屠屠国.文王喜,载与归."吕望只有在朝歌以屠牛,卖浆为名,才能掌握封王的动向,才能就近营救周文王出美里,所以《鬼谷子》说:"吕尚三人殷商,三就文王,然后合于文王."《鬼谷子》是一部专论计谋韬略的书,书中揭露了姜尚屠牛,钓鱼的秘密,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,是借屠牛,卖饮和钓鱼作掩 

,到商纷王的陪都朝歌去刺探情报,以便向周文王报告商朝的虚实情况,为灭商作准备.所以有《孙子 用间》说:"周之兴一也,吕牙在殷".真是一语中的,揭露了姜尚远离家乡,前往殷商的真实内幕. 

从以上考述看,新蔡为上古吕国,而姜寨为上古吕国的属地,姜子牙为上古吕国人,姜子牙故里在姜寨,当是无疑的.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12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办公室0558-5391088;市场0558-5398287;18856809926 传真: 邮箱:283453232#qq.com
地址:安徽省临泉县华安城御美园 邮编:2364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临泉县在线网络科技服务部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