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泉在线分类信息

主题: 临泉王冲林听故事的时光

  • 蓝天六必治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3369
  • 回复:3
  • 发表于:2017/11/20 9:31:12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临泉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    那时我大概八九岁。也就是在2000年左右,正是跨入新世纪的时候。那时的国家发展的怎样我不清楚,我只记得我们家哪里很穷,是在甘肃省中部的农村里。

  我的家那时应该算是漂浮的家,因为我家没有属于自家的房子。奶奶30多岁守寡,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,在那个年代里能让他们活下来并长大成人,奶奶算得上是一个女中的豪杰。我只记得父亲和叔叔们分家的时候,我们只分得偏屋一间,牛车棚一间。牛车棚改成我们家的厨房,母亲就在那不足三平方的地方为我们延续着生命。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在我6岁之前我时常待在姥姥家,姥姥家有大院子。

  就在我7岁那年我们搬了家,不是因为父亲新置了房产,而是母亲的大舅舅也就是我的大舅爷家里出了变故,我的大舅奶奶因病撒手人寰,大舅爷为了谋生举家北去赴了新疆。经姥姥的居中协调,我们家便搬去了大舅爷家的庄口,为他守着屋子。三间土坯的房屋和一片没有院墙的院子,但于我们家来说简直就是豪宅了。我听母亲讲故事的时光是发生在那里的。

  父亲常年的在外打工,为着我们的家庭在外奔波,只有过春节的前前后后父亲才回家来。一年中大多时候都是母亲带着我和弟弟妹妹。白天里母亲去田间劳作,我去上小学。弟弟和妹妹都还小都是在家里的,那时像什么托儿所、幼儿园之类的对于我们是没有任何概念的,也不知道这世界上有那样的存在。我对这段时间里的弟弟妹妹记忆甚少,因为我放学后都不回家,而是跟着我舅舅家的一位表哥去姥姥家。也许是那时真的太过于贫穷,我去姥姥家母亲反而放心许多。直到我的那位表哥升了中学,到我们的乡镇上去读书,我才在每天下学后回去我们家。那时我上小学的三年级9岁,妹妹7岁、弟弟5岁。

  母亲给我们讲故事都是在晚上,白天是没有时间的。吃过晚饭,母亲先要去查看自家养的家禽家畜,锁好圈养家畜的房门后才来招呼我们睡觉。我们是睡炕,想必北方人是了解炕的。招呼我们兄妹睡好后,母亲便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边织着毛衣一边为我们讲故事,直到我们沉沉地睡熟。我只记得母亲为我们讲故事的场景,至于故事的内容许多早已模糊了,只记得有一个故事的名称是叫做“马大柳二石三哥”,大概是描述兄弟三人和一位仙女姑娘的传奇故事。

  最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母亲讲述父亲在外打工的事的场景。那是父亲去新疆的煤矿上打工,有三年不曾回家。在一个寒冬的夜晚,窗外冰冷的寒风卷着飞雪在嘶吼着,弟弟和妹妹已经在母亲放了火的热炕上睡熟了。我还醒着,母亲靠着墙坐在炕上依旧打着毛衣,为我讲述着父亲在外打工的种种艰辛和困难,我听着听着眼泪禁不住的流了下来,顺着我的脸淌在枕头上去了。后来我还听见母亲将我流泪的事情骄傲的讲给别人听。那个流泪的夜晚和那晚嘶吼着的风我记忆得很深很深。

  现在我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云南上班,母亲和父亲在家种地。妹妹刚刚毕业也在外面工作,弟弟还上着大学。我们三个时常都不在家的,家里就母亲和父亲两人,也许他们有时会很***的吧。母亲的身体近些年来大不好的了,我从云南寄去的药物也不能减去很多她的病痛。现在想起那些听故事的时光,我的眼中饱含着泪、心中有太多的惭愧。

  
  • 白起
  • 发表于:2017/11/22 16:49:34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若应愁高处不胜寒、
  
  • 白起
  • 发表于:2017/11/22 16:49:43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板凳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若应愁高处不胜寒、
  
  • 白起
  • 发表于:2017/11/22 16:49:49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3楼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若应愁高处不胜寒、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