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泉在线分类信息

主题: 揭开千年古村李凤湾之迷(之二)

  • 笑靥っ如誮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0201
  • 回复:1
  • 发表于:2021/9/20 8:51:10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临泉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建于杨桥镇李凤湾的临泉高铁站(图1)结束了全国人口第一大县临泉县不通铁路的历史。旖旎的泉河由高铁站北蜿蜒向东,缔造了许多传唱千古的传奇故事。无数古迹穿越时空,等待后人去一一寻踪和细细解读解秘。李凤湾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村,文史爱好者一行前往杨桥镇李凤湾行政村附近考古寻踪,揭秘千年古村李凤湾周边一些未解之迷。(绘图:张玉明)

揭秘四:古邮亭


据《正德颍州志·卷二·铺舍》载:“旧皆破落,成化十一年(1475年)通修,每铺邮亭一座,寝房一坐,東西廂房各一坐,门楼一坐。杨桥铺,在颍河(今泉河)南,延河西岸,有赡铺地10亩”。

杨桥古邮亭今何在?李凤湾村几位老人介绍:咸丰年间,几位秀才曾编印《杨桥集志》,书里有记载。出杨桥西北门,延河以西的费子街北便是杨桥邮亭铺舍,离泉河较近。今杨桥镇西八里庄就是以杨桥古邮亭为起点计算了,邮亭向西,过李凤桥八里就是八里庄(现为八里庄),过***桥再八里便是“状元村”刘楼。

明初,整个中原遍地疮痍,人烟稀少,旧集镇几乎消亡,杨桥铺周边是颍州少有的仍有本土居民留守的地方,随着外来移民地增多,明代成化年间杨桥集在延河西岸再度兴起。《正德颍州志·卷三·版图》载:“成化十八年(1482年)收编旧图改称里,增设西十四杨桥里。主客混(本地居民和移民混居),东到义(驿)塘(栗头店东),西到鱼水涧(九里沟入泉河口),南到王老埠(待考),北到颍河(泉河)”。《正德颍州志·卷一·山川》载:“延河自新蔡东流入境,至龙口,屈折姜寨之南,又东过瓦店。又东背长官店、又东北过杨桥,入颍河”。明代初期复兴的杨桥集在延河西岸。明初,颍州有总铺、西站总铺、三十里河铺、栗头铺、杨桥铺、沈丘铺、阜阳铺、鲖阳铺、伍名铺、横桥铺和白鱼港铺11铺舍。铺舍又称邮舍,大致有两种作用:一是负责官文书籍的及时传递。古时,交通工具很不发达,凡官文书信都是通过人、马来传递的。其人力步行传递称之为邮,骑马传递称之为驿,因此,全国各地主要干道旁每隔数十里便设一个驿站,并备有马匹,以供来往传递信件之用。当官文书信紧急,不容延误,驿邮不能当天赶回自已家中时,就在驿站休息过夜,所以这些供驿邮休息的地方就称为铺舍或邮亭。每铺设铺司一名,掌管过往的文件,设铺兵三名,轮流负责传递这些文件。邮亭的另一个作用,是负责附近居民的治安。


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,旧的历史遗存和标识也在逐渐地消逝着。有许多与历史文化有关的地点与建筑,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过眼烟云,杨桥古邮亭只能在文献中寻找一些轮廓和痕迹了。

揭秘五:古驿道

杨桥古邮亭向西行走,经李凤湾老寨子南一条小路向西,芳草侵古道、荒芜径羊肠,少有人迹,很难想象它就是通往颍州府城的古驿道,旧时百姓称之为官路。向西往八里庄方向仍有一段乡村土路,二人宽,泥土路面硬化程度较高。路面土堤坝类型,高出附近地面约一米,由于开辟新阜临路,古官道早已废弃,故杂草丛生、荒草淹没,似长久无人行走,但土路面夹杂着的砂礓和碎砖块,让人感觉古道的沧桑,体会带有乡愁的古道。去年,李凤桥到***桥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古道已沉入八里庄湖底,

北宋时,苏东坡的门徒张耒曾任颍州知州,当时张耒的哥哥张柔(字文刚)在沈丘(今临泉县)做县令,张耒常来沈丘看望张柔,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也不常随张耒来沈丘(今临泉县城西沈国古城),晁补之在沈丘被张柔勤政办学,发展地方教育的业绩所感动,于是写下了颂扬知县办学的《沈丘县学记》问世。张耒一次去往沈丘的路上作的一首咏景诗,题目是《沈丘道中》:“霜雾沉远星,芳林语春鸟。客眸带余睡,马力健清晓。凝烟披草际,初日动林表。心随和风快,兴与飞云杳。芬菲怅已晚,夏阴生桑枣。慷慨一据鞍,此怀殊未了。”写的就是这条古驿道。


明清时期,颍州的官路系统以颍州府城为中心向外发散,过今临泉县境内主要有三条,均从颍州府城西门宜秋楼出城。第一条经驿口桥、安流集、油店桥到新蔡县:第二条经天蓬集、高塘、长官店、李铁集、瓦店、姜寨到汝宁府(今汝南县);第三条经杨桥集、过沈邱镇西到项城(今项城市秣陵镇)或沈丘县城(今沈丘县老城镇)。(图:甄庄古贡柿)


杨桥铺是明清时期颍州府经沈邱镇(今临泉县城)至沈项官路的必经之路。从颍州南城西关之南沟东西门总铺出发,大致沿泉河流向,经古颍州西湖(今阜阳生态园区域)过坎河溜,经田家集、龙王堂(今九龙镇龙王村)到达栗头铺(有地十亩)。经草楼古桥过谭棚沟,过李营古桥过鹿营沟,经杨桥御街(今杨桥镇北泉河岸上)过延河大桥到达杨桥铺。西行,过李凤桥、***古桥、高集古桥,经白桥过白沟到沈邱集(今临泉县);过西大桥(今流鞍河城西闸)到沈丘铺(沈子国古城中,基地10亩)。西行,经周冲古桥过庞楼沟,经刘窑古桥过司沟到阜阳铺(今黄岭、姚集一带,基地10亩)。西行,经鲖阳城到项城(今项城市秣陵镇)。阜阳铺北行,经刘虎镇(今留福镇)后,达沈丘县城(今沈丘老城镇)。这段官道在1868年的江南安徽全图阜阳区域中就已经标注(图)。西起鲖阳城(今鲖城镇),过、等地区,到达颍州府城。清代也是大致沿泉河流向到达阜阳,带动沿岸集镇、水运等发展。过杨桥铺的官道是名副其实最早的“阜临公路”。(图杨桥清真寺)


明清时期,杨桥集往东南方向发展。清咸丰年间,为防匪乱,由任老道组织在延河东岸修杨桥寨,由于受当时封建迷信的影响,请风水先生看地脉,说杨桥集是个疯狗地,要出正人,不留正门,故此时杨桥建寨时特设四御门。并各树匾额,东南门题颍西巨镇;西南门题“众志成城”;西北门题“延岸屏藩”;东北门题“泉溪保障”。

民国早期开始修筑阜阳到沈丘集的公路,仍用古驿道。随着临泉县的设立和运输要求的提高,古老的官道远不能满足通行条件,阜临公路选择南移,由县城东南方向引出,由定庙向北经西南门到杨桥集,再向东到达阜阳,是最初国道G345的雏形。最终今颍州区到临泉县道路取直到今天牛庄附近,延河西杨桥老街亦荒废。(图:李凤湾马华自然村旧民居)


道路能带动发展,亦能反之,随着阜临公路的南移、泉河河道的取直、传统水运的衰落,东风闸和杨桥闸修建后,延河水运。古官道上延河西岸的杨桥铺、延河东岸的杨桥老街、定庙、高集、龙王堂、田家集等集镇都相继衰落,现如今杨桥铺只有残房断瓦和废弃的古村落。而南部邢塘、牛庄、杨桥镇南部新区、谭棚、西湖等村镇却因阜临公路穿境而得以快速发展。特别是高铁站在杨桥李凤湾后。使得龟凤之地李凤湾如***涅槃,得以质的飞跃。(木刻版画:杨桥延河大桥)


临泉县政协文史专员:文涛

  
  • 大爷有医保、有退休金
  • 发表于:2021/9/21 7:54:10
  • 来自:上海
  1. 沙发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看看
玩个寂寞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