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泉在线分类信息

主题: 允文允武一舒元

  • guest12604840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07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4/3/29 18:19:29
  • 来自:安徽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临泉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允文允武一舒元

杨东风,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,(236400)

今之临泉,古沈大地,名人辈出,五代北宋时期,这里出了一位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,他就是舒元。

        舒元是临泉人

     舒元家族祖居河南洛阳贤相乡北张里,唐末黄巢起义时,颍州沈丘定居,历十余世,至五代舒元时已发展成颍州望族。舒元是前沈丘今临泉人。

证据之一。据宋朝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卷二百八十八,后汉纪三,高祖皇帝下,记载“(后汉高祖乾祐元年即戊申公元948年)初,沈丘人舒元,嵩山道士杨讷,俱以游客干李守贞。守贞为汉所攻,遣元更姓朱,讷更姓李,名平,间道奉表求救于唐。”宋朝王存主编的《元丰九域志》注释为沈丘,古寝丘也;唐神龙二年,改曰沈丘,属颍州。在(颍)州西一百一十里。”从地理位置判断宋朝所记载的沈丘就是今天临泉境内。而且北宋距离五代年代很近,所记应该准确。如果不了解“沈丘”一词的变迁,将会误以为舒元是河南省人呢。其实沈丘一词作为县名,有三种含义:明初之前的前沈丘县就是今临泉境内;明中期弘治十一年(1498年),在今临泉县西北三十余里乳香台(今河南沈丘老城镇)重建沈丘县,割陈州、项城和颍州地属之,是为后沈丘县;1950年沈丘县政府由今老城镇迁至今槐店回族镇,是为今沈丘县。据此,明朝以前的史书所说沈丘县即为临泉县境之内。

证据之二。宋朝诗人陆游所著《南唐书》卷一三有记载“李平本姓名曰杨讷,少为嵩山道士。与汝阴布衣舒元……客于节度使李守贞。守贞叛汉,使两人怀表间行,乞师于金陵。……因留事唐,而讷始自称李平,元亦易姓朱,元宗皆以为尚书郎”。汝阴县,秦置,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阳。三国后历为汝阴郡、颍州、顺昌府治所。直到元初1265年忽必烈废汝阴县入颍州,说明五代宋朝时汝阴县仍存,沈丘为汝阴西乡之地。

治一经,亦名扬

清朝吴任臣著有《十国春秋》一书,清人评价吴编撰的此书,“搜采极博”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评:"(吴)任臣乃采诸霸史、杂史以及小说家言,并证以正史,汇成是书。"可见此书虽是清朝所编,但史学价值极高。据十国春秋卷第二十四南唐十 记载:“朱元,颍川沈丘人,江南野史作蒲津人。即舒元也。少倜傥,辨捷强记,通左氏春秋。”“李平本姓名曰杨讷,少为嵩山道士,与汝阴布衣舒元共学数年;业成,同游蒲中,客于河中节度使李守贞。”从中可以看出,舒元从小就表现的卓异潇洒,特立独行,学问扎实,博学,才思敏捷,口才好,“通左氏春秋”一个“通”字就包括了很多内容。通过约十多年的苦读研修,学业已成。众所周知,《春秋》一书是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,按年、季、月、日记录下来,一年分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记录,简括起来的编年史,名为“春秋”。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《春秋》加以整理修订,成为儒家经典之一。《春秋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(前722年)到鲁哀公十四年(前481年)共242年的大事。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,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,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《春秋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。由于孔子编写春秋一书时,微言大义,用词过于简约,叙事不详细。故有左丘明发微阐幽,为春秋做解释,而成《左氏春秋》,简称《左传》,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。《左传》既是古代史学名著,也是文学名著。古人特别重视《春秋》,汉代为《春秋》立官学,列为"五经"之一。阐述《春秋》经最著名的有《左传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,合称"春秋三传"。至隋代,盛行《左传》,其余二传渐衰。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,在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设五经博士,儒生们兀兀穷年,能通一经即可名扬天下。像西汉董仲舒,专治一《公羊春秋》,孝景帝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。终成一代大儒。那舒元如果生活在汉唐太平盛世,仅凭一部《左氏春秋》也能成就一代名宿!

军事才华显峥嵘

可惜呢,舒元生活在残唐五代,藩镇割据,一批批武人干政。朝代如走马灯般更换,估计舒元从青少年起,白天习文,夜练武功,不仅仅是一介书生,又在乱世中成长为一代名将!舒元杨讷先到蒲州投奔河中节度使李守贞,做了门客。据《宋史》记载“(后)汉乾祐初,李守贞以河中叛,潛遣舒元、杨讷间道求援于(南唐中主李)景。(李)景命其将李金全、郭全义出师应之”。最初,舒元在北方李守贞账下,948年当李守贞被郭威重重包围时,暗中派舒元冲出重围求救于南唐,倘若舒元只是一介书生,李守贞会派他吗?如果舒元没有过硬的本领,能冲出重围到达南唐境内吗?后李守贞叛乱被平。在此之前,舒元的文采已为南唐统治者所闻,《十国春秋》载:舒元既与李平留(在南唐)事(南唐)元宗(李璟),以驾部员外郎待诏文理院。数上书论事,言今幸中原多故,苟支岁月,非所以为国,当取湖湘、闽越、钱塘以固根本,且请专任军旅,以次讨定。用事者嫉其言,共谮之,以为远人谋握兵,包藏莫测,遂罢待诏。(舒)元失意,与(李)平时时纵酒不事事,朝廷亦优容之。保大(年号)末,(后)周师入淮南,(舒)元请对言兵事,元宗(李璟)大悦,命从齐王(李)景达救寿州。(舒)元善抚士卒,与同甘苦,每临战誓众,辞旨慷慨,流涕被面,闻者皆有斗志。初复舒、和、蕲州,以功加淮南北面行营应援都监,继与边镐、许文稹栅紫金山,军声颇振,益栅且及寿州。(舒)元恃功,时或违(李)景达节制。监军使陈觉素与(舒)元有隙,且嫉妒其能,屡表(舒)元本学术纵横,不可信,不宜付以兵柄。元宗(李璟)乃命杨守忠代之。(杨)守忠至元帅府,(李)景达檄(舒)元计事。(舒)元愤恨欲自杀,其客宋咱曰:“大丈夫何往不富贵,何必为妻子死乎!”遂举寨万余人降(后)周。江南野史云:(舒)元将叛,其裨将时廷厚死不从,(舒)元杀之。至紫金山战,遂以所部降于(后周)世宗。由是诸军皆溃,镐、文稹、守忠皆被擒。自此,南唐终不敌北方后周。从史籍记录中可以看出舒元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,有勇有谋,特别善于临阵激励将士杀敌。

识时务者为俊杰

初仕李守贞。李守贞(?-949年), 五代时后晋大臣。河阳人。初为牙将,后晋高祖石敬塘即位,拜客省使,升宣徽使。后晋出帝石重贵时,杨光远叛乱,以平叛为名,导契丹入侵平乱,而李守贞则以义成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侯随出帝平叛,因功拜同平章事,后任兵马都监,而与杜重威同时降契丹,又为天平军节度使。后汉高祖刘知远时,复仕后汉,为河中节度使。后汉隐帝刘承佑时,与赵思绾王景崇反叛,据潼关被推为秦王,隐帝令枢密使郭威讨之,李守贞兵败自焚。舒元颇受李守贞信任,所以危难时派舒元去求南唐救。

南唐岁月。李守贞叛汉,使舒元李平两人怀表间行乞师于金陵,南唐元宗李璟出师数万为之声援。甫出境而李守贞死,两人无所复命,不能返回北方,且南唐李璟善待二人,随留南唐事李璟,而李讷始自称李平,舒元亦易姓朱,叫朱元,二人皆被任命为尚书郎,以驾部员外郎之职待诏文理院。舒元多次上书论事,言及军政大事,均有见地。但南唐官员以舒元乃是北方降将,不可重用,舒元在朝堂无法施展抱负,等到后周军队攻入淮南,舒元随从齐王李景达救寿州,收复舒、和、蘄州,后镇守紫金山,军声颇振,但是南唐部分官员与舒元有隙,且嫉妒其才能,舒元被迫降后周。

皈依大宋。舒元归后周,复姓舒。后周世宗爱其骁果,封舒元为蔡州团练使。其母犹在沈丘,遂迎养焉。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受禅,迁舒元为汀州防御使,后改白波兵马都监。舒元在太平兴国二年卒,赠武泰军节度使。

五,后嗣

舒元子孙入仕者甚众。长子知白,官至作坊使。次子舒知雄,历官供备库使、知处州等。三子知崇,任河北安抚副使等。至于孙辈,任官更多。

六,结语

常言有云:好学文武艺,货卖帝王家。生活在古代封建时代的舒元(920——-977),负才知兵,近世之能臣,通经史,善用兵,能文能武,俊鸟择良木而栖,良臣择良主而存,上致君,下泽民,施展抱负,一生官历后汉,南唐,后周,北宋四朝,不愧为识时务一俊杰。

参考书目:

《资治通鉴》[宋]司马光著,徐寒注释,大众文艺出版社

《元丰九域志[宋]王存主编,曾肇、李德刍共同修撰。

《南唐书》[宋]陆游卷一三有传

宋史[元]脱脱等,卷四百七十八 列傳第二百三十七 世家一 南唐李氏 > 李景

十國春秋[]吴任臣卷第二十四 南唐十 列傳 > 朱元

《颍州志》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